文档搜索 > 格拉斯哥中文学校教学经验交流

格拉斯哥中文学校教学经验交流


格拉斯哥中文学校教学经验交流

2008年11月      国语三班  陈晶亮老师

教学交流主要两大方面,分别是一,如何设计和实施中年级课堂活动;二,听说读写的课堂训练。

              一  如何设计和实施中年级课堂活动

具体阐述:

   由于缺少外部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中文学习主要在课堂中完成,也就是说课堂是学生完成中文学习的重要场所。我们都知道,一个星期学生仅有一个上午的课堂授课时间,学生在校学习中文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告诉我们课堂学习活动的质量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而教学活动的质量主要依靠老师的设计。

   张祖忻的《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中阐述“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和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甚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这是一个科学逻辑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将课堂活动设计通俗地理解为: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课堂上要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过程。好的教学设计依据的是学生的中文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各个环节的目的等。下面我就这些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

  1. 分析学生学习需求与课堂活动设计:
  2. 分析学生需求:

   学生的发展是第二语言—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中文课程的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需求分析,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就是这个道理。体现学生需求和发展的课堂活动将会是生动活泼的。

  1. 分析学生需求涉及以下方面:
  2. 中年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经历。所谓兴趣主要是指学生喜欢做什么事,如喜欢玩什么,谈论什么,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活动形式等。所谓生活经历主要包括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交等方面的经历。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熟悉的,有亲切感的内容,设计出能够反映他们思想和感受的课堂活动,将诱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
  1. 中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智能因素和认知能力,第二语言—中文学习特点等。儿童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中年级儿童大致有如下特点: 

      ①他们想象力丰富细致,有一定的创造力;

     ②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较有自我控制能力;

     ③基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

     ④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于是发展中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兴趣成为极其重要的方面。 

  1. 学生以往的中文学习经历,如掌握了哪些相关的学习内容,具备了什么学习能力,掌握了什么学习技能,存在着什么问题等。

    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中文学习能力,能够就所学的话题进行简单地听、说、读,并正在尝试写的技能的发展。所以我们设计的课堂活动不能局限在字、词的层面上,而应该拓宽到语句和语篇的层面上。 

  1. 与学生中文学习内容相关的英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包括学生学习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教学应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也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学习中文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中文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科内容的横向交叉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有助于丰富教学活动的设计。
 

基于以上观点,示范举例如下:

例一,

① 学习语言: “广东暨南大学中文课文第三册 第十二课” 《我是谁(水)》

② 学生需求分析:课文的学习内容是水的形成及变化,是属自然科学。要求学生把在英文学校中学到的有关水的一切加以整合。复习前两册中学过的有关四季的变化等。

③活动设计:在学习新内容前,设计复习英文学校中学到的有关水的知识,鼓励学生口头给出更多的信息,甚至可以用英文来表达,老师给予中文解释。复习春夏秋冬变化带出新内容。 

例二,

① 学习语言: “广东暨南大学中文课文第三册 第四课阅读” 《小蚂蚁》中的北京、巴黎、纽约、开罗、悉尼等。

② 学生需求分析:这一学习内容涉及到国家、首都这类的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学生曾在其他学科中学习过;又如我们曾在前两册课文《认方向》中学过东、南、西、北的概念及黄石公园等著名景点的名称和所在的省份;另外,学生自身也有旅游的经历。中文课上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地点、方向、国家及首都的中文表达方式。

③活动设计:通过谈话、交流的方式学习新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老师:你喜欢旅游吗?

学生:是的。

老师:你去过哪里?(展示地图)

学生1:巴黎。

老师:巴黎在地图上哪里?(师生一同寻找并得出国家名—法国,并且在地图上指出。)

学生2:北京在这里,指出在地图上的位置并说出国家是中国。

老师:对的,这里是北京,是刚举行过2008奥运会的城市。

学生:…

…… 

  1. 分析教材、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设计:

   对于非母语类中文教学的老师,我认为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或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查。

   教材中所列出的内容学生是否都要学,要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我们对所教的教材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全面掌握教材,确定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这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事实证明,只有对教材深入细致的分析,真正领会教材的实质,对教材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分析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教师手册,明确教学目标,领会教材编写意图;

②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明确中年纪学生学习的基本语言知识是什么;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是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能力要求是什么。作为设计活动时的参考。

③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内容的组织结构,以便在活动设计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④分析所学语言在教材中涉及到的情境。根据语言教学的情境性原则,教材中学生所学的语言均是通过一定情境(图画)呈现的。我们要对这些情境进行分析,明确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以便在设计活动时考虑设置相关情境。

  1. 确定学习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2. 新授的内容;
  3. 强化训练的内容;
  4. 巩固的内容;
  5. 删减的内容;
  6. 拓展的内容;

  我们对学生接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估计过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略微提前”的理论是可以借鉴的。他认为“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既有一致又有不一致,才能促进心理的发展。” 

根据以上观点举例如下:

例一,

① 学习内容: “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第三册中的《龟兔赛跑》、《三只小猪》、《小狗送报》、《小猫钓鱼》中涉及的动物有乌龟、兔子、小鸟、猪、狼、狗、猫、鱼、蝴蝶、蜻蜓。

② 教材分析:A.根据教材的要求,学习动物的分类及为人处事的道理。

             B.在这些动物词汇中,鸟、鱼、狗、猫、狼是学生学习过的。

③活动设计:

  行动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说一说每类动物的特征,然后阅读文章。

  行动2:引导学生看动物的图片,说一说动物的种类,如天上飞的有鸟、蝴蝶、蜻蜓等等。 

例二,

① 学习内容: “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第二册”中的《聪明的大公鸡》

② 教材分析:A.教材中要求学生会问动物的种类和能简单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B.教材提供了游戏情境和表演情境。

             C.教材所提供的活动语言不够。

③活动设计:设计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形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问:你喜欢什么动物?

   答:请你猜一猜。

   问:它长得像鸟,但不会飞,头上有红红的帽子。

   答:公鸡。

……

  1. 确定目标与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所以建立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如以下关系图所示: 
 

教学目标

决定教学内容

决定教学活动

决定学习评价

  1.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和所包括的方面:

   专家指出:“基础阶段第二语言—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我认为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依据:

    1. 教师手册或既有系统对中文课程的总目标,如SQA (A3)等。
    2. 教材中需要学生对规定知识学到什么程度,要求是什么。
    3. 学生的年龄特点。
    4. 新旧知识的联系。
    5. 学生能用所学语言做什么事(生活中的和课堂上的事情)。

       我认为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所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形式等方面的目标。
    2. 能力目标:在非母语的中文教学中,能力目标涉及的是学生的言语技能,就是能用中文做什么事情。
    3. 情感目标:所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三方面的目标。
  1. 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也可以称之为“行动目标”,应该是教学的结果并具有可测量性。“教学目标”必须用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来描述,需要明确、具体、详细。这样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活动的设计针对性更强,更加具有实际效果。所以第二语言—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用中文做什么事”。

 下面我就用“能……”来具体描述教学目标,如下:

    1. 能够听、说、读、写短语词汇:走路、坐车、上学等。
    2. 能够了解拼音的声、韵母的个别发音,声母韵母的组合规则,声调的读法,并完整地读出相应的字。如:声母在前,韵母在后的组合bā爸(b+ā);韵母单独使用时,ā阿(__+ā)等。
    3. 能够正确询问并回答日常生活问题,如:你去哪里?我去中文学校?你去干什么?我去学中文。你怎么去中文学校?我坐爸爸的车去中文学校。等等……
    4. 能够简单阐述产生某种心情的原因:

         如: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真开心。

    1. 能够用学习过的语言描述动物,如:乌龟爬得很慢,兔子跑得很快,小鸟飞得高等……
    2. 能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安排作息时间。
    3. 通过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条理地将自己的物品收拾整齐。
    4. 能够通过课堂活动了解中、西方的节日、习俗等方面的异同。如:在中国开车驾驶员在左不在右。中国新年和圣诞节在中西方的重要性上的相同点等……。

         以上1,2条为知识目标;3至5条为技能目标;6至8条为情感目标。每个目标的描述都非常具体,都有利于设出相应的教学活动。

     例如:

          目标二的活动设计是:先通过听老师带读或录音感知发音,然后根据读音规则练习拼读单词。

          目标四的活动设计是: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相应的情景(可以用图片表示),学生选择情景作“角色扮演”的练习。

          目标六的活动设计是:根据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练习册A、B中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作业分配作为现成的模式,教学生合理科学地安排做作业的时间。让学生尝试写出自己日常的作息时间,并在班上表达,然后大家评价谁的作息时间更合理,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目标八的活动设计是:教师通过图片或电视短片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1. 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是在确定了教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标准后,应考虑的如何教的问题,即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这个阶段中又有三个小阶段,分别为:

  1. 知识的领会(理解)。
  2. 知识的巩固。
  3. 知识的运用。

我把第二语言—中文课堂教学的程序大致分为5个环节,分别为:

  1. 准备教学;
  2. 呈现新的语言材料;
  3. 语言练习;
  4. 语言的实际运用;
  5. 小结。

我是根据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来讨论活动的设计。

  1. 准备教学:
  2. 目的:①安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激情;

             ②复习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内容做准备。

  1. 活动形式:唱歌、说歌谣、对话、游戏、讨论、情境表述等。
  2. 活动设计:①活动内容尽量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关,这样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 率。②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只要达到激发的目的即可。③活动形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④所设计的活动内容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同时它能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⑤并不一定每节课都有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取舍。

   举例如下:

   例一:①学习内容:“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第二册”《买东西》

          ②活动设计:老师先告诉学生买东西的经历,为了发展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可让学生也说说买东西的经历,中文词汇不够用时,可以同英文来帮助表达,老师及时予以翻译成中文。

   例二:①学习内容:“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第二册”《放假了》

          ②活动设计:谈旅行的经历或唱歌

          A:展示日历、旅游地的风景、明信片或图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展开。

          B:唱首有关郊游或赞美大自然的快乐的歌曲:如《兰花草》等。

  1. 呈现新的语言材料:

 这是语言输入的最初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学习新语言之前,通过创设情境,整体呈现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初步感知、理解所学语言的音、形、义,并进行最初的练习。这个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也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1. 活动形式:看、听和讨论。
  2. 活动设计的步骤:

 ①首先根据所学语言创设一个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一,“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第二册”《过生日》,可以设计一个生日派对的情境。

 例二,“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第一册和第三册”中的《认方向》、《小蚂蚁》可以设计小导游的情境。

 ②然后,根据情境选择一种呈现方式,通过声音和图像整体呈现学习内容。根据中、低年级学生非母语语言教学中听说领先的原则,新语言项目的学习应该从听力入手,听的内容包含新旧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在听的同时应该有相应的画面。

  如上面例二提到的“小导游”的情境,可以用录像短片的方式呈现,录像短片中如有学生要学的词汇可提示或暂停予以口头重复或让学生数该词汇共出现几次等。

 ③新语言呈现后,老师根据学生听到和看到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请学生回答,以引发学生的回忆,引发他们主动探究,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这同时也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展现的机会,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再一次的输入。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再一次呈现新语言项目,并适当地帮助学生练习。

  如上面例一和例二,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如下:

     一共有几个朋友来参加你的生日?

     他们送了你什么礼物呢?

     导游一共带我们去几个地方?

     这些地方都在哪些国家?

     ……

学生回答时,老师可以板书或出示词汇卡,初步带读。

  1. 语言练习:

   这是中文学习的操练环节,主要目的是在学生明确了新语言学习内容后,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操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语音、语调、结构和意义。它是对学生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

   大致分为两种,分别为机械性练习和有意义的练习。

  1. 机械性练习

 ①目的:纠正发音和语调,熟悉句型结构,使学生通过练习,能准确地模仿和重复。

 ②注意事项:A.避免纯机械性地重复,可以加入替换练习等。B.活动形式要多样,除了个体活动外,还有两个或小组进行。

 ③具体形式:跟读,造句,说歌谣,对话,做游戏等。

  1. 意义练习

 ①定义:意义练习是介于机械练(控制性)和交际任务(非控制性)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特点:这个阶段的语言活动是从注意语

言的形式转向注意语言的内容和意义,使语言的认知从知识的外部特征转向知识的内在联系。意义练习和机械练习是相辅相成的,但意义练习更注重语言在情境中的使用,更注重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教师要设计那些在一定的情境下,尽量表达意义的活动。

③设计意义活动的注意事项:

A:应当以字项练习为主,如:一问一答或两问两答的练习。

B:活动设计要有实效性。所谓实效性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活动要有实际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时,不仅注重活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注重内容和实际意义。

C: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使用语言,这个环节情景的设计是很重要的。

D:在活动过程中老师的控制应尽量减少。

④活动的形式大致有:调查、情景对话、做游戏等。

    1.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一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练习随处可见。

    老师:谁在班上比你高?

    学生1:云云比我高。

    学生2:方方比我高。

    学生3:……

简单的调查活动。如下面一项活动中两个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互相提问在周末做过的事情。学生先在表格中

  

出自己做的事情,然后通过问题再

   

出同伴做的事情。

                我          同桌

做家作

     _____       ______

    学中文     ______      ______

    收拾房间   ______      _______

    看电视     ______      _______

    去公园     _______     ________

    玩电脑游戏 _______     ________

  

打电话

     _______      ________ 

    学生

    1

    :你做了家作在星期天吗?

      学生2:我做了。

      学生1:你学中文在星期天吗?

      学生2:没有。

      … … 

      1. 根据实际情况问问题。这种练习有时候可能是明知故问,但由于我们学习的是第二语言非母语,有些明知故问的语言练习也是有利于学生的中文思维,也是有意义的。示范如下:学生两人一组谈论学校的老师。

      学生1:谁是你的中文老师?

      学生2:陈老师。

      学生1:谁是你的画画老师?

      学生2:胡老师。

      … …

      如果把这个活动的形式换成采访,就为语言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1. 语言的实际运用:

    ①定义:这是一个语言输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要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做事情。如果说在一节课中可以有多个机械性有意义的练习,由于时间的关系,在一节课中只可能设计一至两个综合语言运用的活动。

    ②这个阶段的活动有以下特点:

    A

    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使用情境;

    B

    交谈的双方有信息差;

    C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D

    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E

    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有语言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说,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不仅使用本节课学习到的语言,要表达完整还涉及到旧的知识。

    ③具体活动形式设计: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是简单的活动,也可能是复杂的活动,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如果是复杂活动,设计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A:

    学习所学习语言的真实场景是什么?学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些话语?

     

    根据语言的交际原则,学生所学习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使用的场合(情景)。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语言中,有些是有情景的,但是,有些语言的情景是需要老师设计的。

     

    如:

    昨天你在哪里?

    人们为什么要问这句话,它所涉及的情景可能是:昨天

    学生一

    打电话没找到

    学生二

    ,今天见到

    学生二

    会问这句话。再比如:“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不会互问生日在哪一天,只有在生日聚会上才会问到这句话。需要仔细思考设计一个合理的语言使用情景。

    B:

    在活动中学生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一件什么事?这也是基于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原则。比如,学习

    买东西

    的话题后,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的购物单。再比如学习

    帮妈妈做事情

    的话题后,写出可以帮妈妈做的事情在纸上,比一比哪个学生帮忙的事情最多。

     

    实际上,学生可用中文做的事情很多,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很多选择。

    ④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前一条,即学生用语言做了什么事来决定。比如,有关

    买东西

    的活动可能一个人完成;有关

    过生日

    的活动是集体性的,然后再是个人活动,当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⑤活动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操作过程的合理性是完成活动的重要保证,往往有一些活动设计的不够周密,导致活动失败。

     

    以下操作过程供参考:

    A:

    老师布置并示范,目的是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和怎样做。

    B:

    学生活动,老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决定是否提供帮助。

    C:

    学生反馈活动结果,一般是口头汇报形式。

    1. 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设计:

     

    与教学活动设计相关的教学评价是指老师对自己实施教学行为的反思。反思时要依据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堂实际效果,分析活动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做出判断和记录,以便再设计活动时参考改进。

     

    以上关于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方面面,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俗话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听、说、读、写的课堂训练

     

    第二语言

    ——

    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中文交际能力。而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中低年级的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兴趣,树立自信心,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兴趣和自信心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学习的成功感是维持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最好保障。

    (一)听力训练

     

    如何进行趣味而又有效的听力训练?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适当进行听力训练?我个人总结如下:

    1

    、实验所依据的理论:

     

    听懂一门外国语言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辨别,二是理解。

    1

    )辨别可分为:

    ①音的辨别:如声母、韵母、声调的辨别;

    ②意义的辨别:如对情境对话中的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等进行判断性辨别。

    2

    )理解可分为:

    ①语调的理解。如对陈述句、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等语调的理解;

    ②语言信息要点的理解。语言信息是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回忆。听力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语言的记忆和回忆活动。

    教师可安排以下的听力训练方式:

    第一阶段:辨音练习:

    ①辨别声调(āáǎà)

    ②辨别声母和韵母;

    ③听学过的词汇;

    ④听学过的对话;

    ⑤从学过的阅读文章中辨别词和句;

    ⑥通过游戏来辨别听到的字、词和句。

    第二阶段:不需要记忆的辨别和选择练习:

    ①听各种各样已经学过的对话和录音;

    ②听所学的阅读材料的复述。

    第三阶段:需短暂记忆的辨别和选择:

    练习

    ①在听学过的对话和阅读材料时,让学生做书面的正误判断题;

    ②在学生听所学过的对话和阅读材料时,教师口头给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做书面的多项选择题;

    ③听之前,先提出问题,在听完后让学生用母语即英语回答问题。

    第四阶段:需长期记忆的辨别和选择练习。此项练习类似第三阶段的三项活动,但要求学生做书面的问题解答或者听过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口头提出问题,让学生书面解答。

    (二)训练内容

    1

    、听听看看

    1

    )选择练习

    ①辨声调(āáǎà)

    ②辨声母和韵母

    ③辨别语调:如属于疑问句写“

    Q

    ”(

    Question

    );陈述句写上“

    S

    ”(

    statement

    )。

     

    例句:你去中文学校吗?(

    Q

           

    我去中文学校。

    (S)

    2

    )配合练习

    ①听几组句子,判断异同,如

      1. 我喜欢唱歌。我们喜欢唱歌。(不同)
      2. 你们爱劳动。你们爱劳动。(相同)

    ②教师在白板上写出若干句子,然后打乱原有顺序读句子,学生在纸上标出教师读的顺序。

    ③学生手中有图片若干,让他们将表示不同意义的词汇。如数字、形状、颜色等,按录音中出现的顺序标号。如

    1. 听和数字:

     

    第一是一个红苹果;第二是一棵绿色的树;第三是一朵白色的云。

    1. 听和数字

     

    第一是

    1534

    ;第二是

    345

    练习

    2

    3

    不仅训练了听力,还可以复习到以前学过的词汇。

    3

    )下定义练习:

     

    教师口头给课文中某些词汇下简单定义,然后学生从白板上的一组词中选。如,学生,老师,爸爸,小孩等词:他工作在学校里。他教中文。(老师)

     

    这种练习不仅训练听力,而且还可以为将来用中文解释词义打下基础。

    4

    )情景应用:

    学生两人一组,

    学生一

    手拿几张卡片,

    学生二

    扮演顾客。

    学生一:你要买什么?

    学生二:我要买面包和牛奶。

    学生一:(选出正确的卡片)给你面包和牛奶。

    学生二:谢谢。

    2

    、听听做做:

     

    教师发指令,学生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如:请开门。请坐下。请走到前面。请走到后面。等等

    ……

    。这种练习对于让学生熟悉理解课堂用语很有效。

    3

    、听听说说:

    1

    )句型练习。课堂上进行句型练习一共有三种:机械练习、非机械练习和交际型练习。

    ①机械练习:

     

    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新句型,为后面更高一级的练习做准备。如:

    老师:我早上六点去上学。(提示六)

    学生:我早上七点去上学。(提示七)

    学生:我

    ……

    ②非机械性练习,即有意义练习。强调意义,而不是形式。请学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表述,如我早上八点去学校。交际型练习即创设一个接近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一个简易调查表,上面写好组员的名字,一边调查一边在表上记录,然后找出上学时间最早的是谁。

    ③替换练习

      1. 替换单个词组,如:

        老师:你喜欢唱歌吗?是,我喜欢。(提示画画)     

              

    学生:你喜欢画画吗?是,我喜欢。

      1. 替换多项内容,如:

        老师:我做家作在七点。(提示:睡觉,九点)

        学生:我去睡觉在九点。

      1. 直接对话:

        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为课前的自由对话环节。

    1. 听听写写:
    2. 搜索信息:

     

    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听一段对话或文章,找出答案。如:“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第三册”每课都有的《对话》练习。这种练习培养学生如何抓住段落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1. 听写:

     

    这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学生在写之前必须听懂这个句子,还要会写每个字。在初级阶段,应该鼓励学生在听写之前先复述听到的句子,然后再把句子写下来。这种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听片断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短暂记忆的能力。

    1. 听力课堂训练总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总是不能扎实有效地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但是在基础训练方面,

    100%

    的学生都能完成听认字、词,替换字、词等简单的操练,

    80%

    以上的孩子能独立阅读课文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

     

    (三)说(口语)的课堂训练

     

    1

    、操练

     

    方法及变化步骤如下:

    1. 开始时,让大家齐声跟着说,这样可以增强大家的自信心,鼓励人人开口。
    2. 先让半个班跟着说,然后让另半个班跟着重复说。如操练问答,可以让半个班问,另半个班答,然后再调换一下角色,以免单调。
    3. 让排、行或小组重复。当少数人说时,教师能比较容易地听清他们说得怎样。
    4. 最后,叫个别学生单独说。因为之前他们已做了很多练习,再让他们试着说就不会感到紧张。教师要尽量表扬少批评,少指出口语练习中的小错。
    5. 波浪式操练。让一个小组说一个句子,然后这个小组与另一个小组一起说一个句子,这两组又和第三组一起说一个句子,以此类推,逐渐扩展,增加练习的人数,加大练习量,推广准备的语音、语调,起到巩固作用。
    6. 分段操练。若操练一个句子,学生跟着说有困难,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广东暨南大学中文”每课之后都有的替换练习,便是最好的范例。
    7. 传话操练。此方法带有游戏性,老师先小声对第一个学生说一个句子,接着挨个儿直行往后传,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大声说出传至的句子来。然后用此方法抽几个直行的比赛,对能将句子正确传至最后一个同学的直行给予表扬或发给小奖品。
    8. 连锁操练。在连锁操练时,A问B一个问题,B回答,B再问C,C回答后再问D,以此类推。进行连锁操练时,有时不必按座位顺序,可以任意提问。这样做可以使全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9. 图片操练。使用图片作为提示进行操练。

    以上所述的方法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2

    、对话

    采用形式如下:

    1. 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
    2. 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多次问答以训练学生进行较长的对话。
    3. “连珠炮似的提问”,老师快速口头提问,要求学生迅速反应,做出回答。

     

    如:

    A:

    你好!

          B:

    你好

    !

          A:

    请坐!

          B:

    谢谢!

          A:

    你在学中文吗

    ?

          B:

    是,我在学中文。

          A:

    你在家里说中文吗?

          B:

    我在家里说中文。

         … …

    4

    扮演角色

    的对话。中低年级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让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或想象自己处在各种各样的场合。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学好中文口语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的好处,从而提高学习中文的积极性。

    3

    、总结:

      

    通过课堂口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上一个台阶,自信心也可以得到增强,养成常练习说中文的好习惯。

    (三)读的课堂训练

    1

    、阅读的目标

    1

    )能看图识字。

    2

    )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

    3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具体有

    ①能认读所学的词语;

    ②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字、词、句。

    ③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1. 能读懂问候卡中的简单信息。
    2. 能养成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

    2

    、中、低年级学生的目标要求

    1

    )低年级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老师使用英语母语翻译的帮助下,学生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

    2

    )中年纪学生的阅读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复述或表演所学的内容。

    3

    、针对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策略

    1

    )互动型策略。

    ①目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泼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

    ②具体方法:

    A

    :教师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等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

    B: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C:

    设计一些

    /

    不是

    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D:

    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

    消化

    1. 总结: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词、句入手,过渡到读故事、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限度地提高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写的课堂训练

    在非母语语言学习仲,写的难度是最大的。而我个人认为写应从抄写开始,而后才能进入到写作。

    1. 基本写作知识的传授:
    2. 汉字正确书写;词组的正确运用。
    3. 精炼讲解标点符号,提高正确运用的能力。这是写作中的大问题,它能使你正确地表达思想,但不必费大量的时间,只要把常见的标点符号的意义与使用规则对学生讲解清楚,在掌握规则后出短文让学生进行一些添加标点的练习。
    4. 强化操练语法结构,提高正确表达的水平。

      

    中低年级不需要讲解语法知识,但要对有关句法结构进行重点操练,在强化训练中学生自然而然获得语言结构,以便在写作时正确地表情达意。

    1. 具体写作课堂训练,如下:
    2. 造句。这是写作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在让学生造句时要提供一个结合实际生活的情景,避免注重语言形式,忽略内容,脱离一定的情景与主题。
    3. 句型转换。让学生们在不改变语言意义的前提下进行句型转换练习,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子形式,以免写作时句型的单调与重复。
    4. 看图写作。这项练习的长处是在写作过程中增加图片与中文表达的直接联系,减少对母语的依赖。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写作教学,老师可以发动学生回家从报刊、杂志或网上挑选他们喜欢的并且老师也觉得适合他们水平的图片材料来作为课堂写作训练的材料。
    5. 写信

     

    ①写信的格式训练

     

    ②可长可短

    1. 电子邮件。(短)
    2. 一般信件。(长)

     

    ③内容要符合实际生活,学生才能有感而发。

    1. 读写结合

     

    给学生一篇适合他们能力阅读的材料,然后在理解的基础和老师的指导上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重新组合和组织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1. 总结

       

    成功的写作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运用母语写作时,我们基本上不用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考虑语言,重点放在内容上;但非母语类语言的写作学习训练时,语言和内容都需要注意,这样才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中文充满兴趣,而兴趣就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昂纲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下载网

Copyright © 2011
文档下载网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和我们联系。tousu#anggang.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