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搜索 > 活动星系,星系和星系际介质

活动星系,星系和星系际介质

Page 1
活动星系、星系和星系际介质
王挺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天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研讨会

Page 2
星系形成的主要图像
宇宙中占主导暗物质, 在宇宙早期存在微小涨落, 暗物质首 先在引力作用下形成结构, 冷暗物质主导宇宙,这种结构 从小到大, 并合。星系在暗物质的背景中形成的,随着暗 物质并合、星系并合成更大。 星系形成重子物理相互作用过程复杂,非线性,只在简化假 设或者经验规律求解 → 观测重要

Page 3
活动星系核(AGN)
? 超大质量黑洞吸积核周围的气体过程,形成吸积 盘、气体释放巨大的引力能,转换成辐射。 星系为黑洞提供燃料,黑洞释放能量,辐射和物质外 流的动能

Page 4
星系际介质(IGM)
? 星系形成之后, 不束缚星系的气体: 原始的气体? 再释放的气体? 大部分可观测内容属于星系团—下一主题内容 类星体的Lyman吸收线森林

Page 5
活动星系主要发展阶段
1962年 Maarten Schmidt射电源证认发现类星体 3C48、3C273 Seyfert星系+射电星系+BL Lac+射电宁静 理论上(1965-1980) ? 中心能源机制模型—渐渐确定为黑洞(1965-1980)
Zeldovich, Lyden Bell
黑洞吸积盘模型(光学薄、光学厚几何薄SS、几何厚) ? 射电—相对论性喷流 视超光速运动(Rees, Blandford,Belgman) 喷流产生(Blandford &Znajek 1978; Blandford & Payne 1982), 辐射压厚盘 (Paczyński, Abramowicz 1978) ? 发射线产生机制理解(Osterbrock, Davison, Netzer, Ferland, Kwan, Krolik …)

Page 6
? AGN连续谱来自吸积盘辐射1978-1982 ? 二类Seyfert的统一模型建立 1985 ? 射电类星体与射电星系的统一1986-1995 ? 谱线光变和黑洞质量测定—1990s ? X射线的产生机制1980s-1990s ? 相对论性吸积盘线发现 1995 ? 低光度AGN与ADAF吸积流(1996) ? 黑洞和星系关系发现和星系黑洞共同演化(1999- …

Page 7
国际星系研究
? 宇宙学红移 ? 星系分类 1930-1960s ? 运动学和暗物质 1960-70s ? 星系星族合成 1970s-2000s ? 光谱观测和统计关系 1970-1980s ? 星系的动力学模型/disk/bar/.. 1970s ? 宇宙学框架下星系形成 1990s- 大样本统计和数值模拟-- ? 细致观测物理-- IFS ? 高红移星系 2000-

Page 8
? 1976开张:射电类星体的统计研究,限定物理性 质和宇宙学参数
有射电子源结构类星体的统计分析 Ⅰ.视星等红移关系 方励之; 周又元;
程福臻; 褚耀泉天文学报 1976-07-01
有射电子源结构类星体的统计分析 Ⅱ.绝对视星等、绝对射电星等和色 指数差Q与子源线距的关系以及有关的演化特征 周又元; 程福臻; 褚耀
泉; 方励之天文学报 1977-04-02
有子源类星体射电偏振参量的统计分析 周又元 ; 方励之 ; 程富华 ; 程福
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78-04-02
具有可分辨子源类星体的演化和减速因子的确定 方励之; 周又元; 程福
臻; 褚耀泉; 程富华中国科学 1979-07-30
国内活动星系起步

Page 9
80年代初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红移分布、红移-星等关系、 颜色-光度统计研究和一些发射线/颜色的统计工作:杨兰田;
曹盛林; 肖兴华; 须重明、孙凯、张福俊、卞毓麟、艾小白、 卢炬甫、刘汝良、朱保如
延伸到其他波段,类星体的X-射线和其他波段相关性和光度函 数等统计工作(张和祺等、周又元等) 在国际期刊发表类星体成团性分析,成团性与红移关系、以及 类星体和星系成协,成团性的物理解释(褚耀泉、朱杏芬、方
励之、刘永镇) 。
关于宇宙学应用在QJRAS上总结文章。 Determinations of the Deceleration Parameter Qo
Fang, L. Z.; Kiang, T.; Cheng, F. H.; Hu, F. X. 1982QJRAS..23..363F

Page 10
中心机制研究
陆埮; 罗辽复; 曲钦岳; 汪珍如科学通报 1977-06-30 反物质模型 杨兰田; 刘超; 杨丕博科学通报 1986-03-02“紫外超”现象的
几何薄光学厚吸积盘模型
活动星系核的物理研究
方励之、张家铝、尤俊汉等1974开始+卢炬甫研究相对论性吸 积盘的连续谱和发射线特征, 但当时关注是黑洞双星,X射线 发射线的奇特的轮廓
发射线产生机制
? 切仑柯夫线状发射和类星体光谱 尤俊汉; 程富华科学通报 1979-04-16
1984起一系列关于类星体发射线机制探索文章发表在MNRAS, ApJ, A&A, PhLA上 (尤俊汉; Kiang, T.; 程富华; 程福臻)

Page 11
国际交流与利用国外设备观测开始 ? 光学:苏洪钧(Seyfert host)、陈建生 (类星体光谱 和吸收线)、 何香涛(类星体光谱证认)、 黄克谅 (类星体光变),邹振隆(星系观测) ? 紫外:程富华(IUE GO),程福臻 ? 射电:张福俊(Merlin) 吴盛殷,尹其丰(星系)

Page 12
Disk structure and nuclear activity in Seyfert 1 galaxies 苏洪钧 & Simkin
1980ApJ...238L...1S
Nearby Seyfert galaxies Simkin, S. M.; 苏洪钧; Schwarz, M. P.
1980ApJ...237..404S
Absorption lines and ion abundances in the QSO PKS 0528-250 Morton, D. C.; Wright, A. E.; Peterson, B. A.; Jauncey, D. L.; 陈建生
1980MNRAS.193..399M 高红移类星体吸收线光谱的研究陈建生; D C. Morton; B A. Peterson; A E. Wright; DL. Jauncey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1-
07-02 The spectrum of the QSO 0805 + 046 /4C 05.34/ at intermediate dispersion, 陈建生; Morton, D. C.; Peterson, B. A.; Wright, A. E.; Jauncey, D. L.
1981MNRAS.196..715C 两个南天射电星系1331-09和1417-20的高分辨率射电观测陈建生; 梁宝鎏; 崔振 兴; 邹振隆; 苏洪钧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82-04-
02
81.5兆赫上天鹅座A射电星系中热斑的视角径钱善瑎天文学报 1983-04-02 射电星系3C390.3的0.6京赫射电观测 W.J.J gers; 马駬天文学报 1983-12-31 11颗类星体光谱(英文) 陈建生; P.A.Shaver; I.J.Danziger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85-12-31 A SEARCH FOR QUASARS IN THE VIRGO CLUSTER REGION,HE, XT;
CANNON, RD; PEACOCK, JA,1984,MNRAS, 211,443 Distribution of QSOs around NGC 1097 He, X.; Wolstencroft, R. D., 1983SciSn..26..418H

Page 13
Automated analysis of objective-prism spectra. I - Quasar detection, Hewett, P. C.; Irwin, M. J.; Bunclark, P.; Bridgeland, M. T.; Kibblewhite, E. J.; He, X. T.; Smith, M. G., 1985MNRAS.213..971H Quasars and the Virgo cluster Impey, C. D.; He, X.-T. 1986MNRAS.221..897I ? Emission-line galaxies in the Virgo region He, X.-T.; Impey, C. D. 1986MNRAS.221..727H ?
射电平谱类星体的光学证认褚耀泉; 朱杏芬; Harvey Butcher 天文学报 1985-
04-02 ?
15颗平谱射电源的光谱和红移褚耀泉; 朱杏芬; Harvey Butcher 天文学报 1986-
07-02 ? 类星体0916+558的紫外观测程富华; 尤峻汉; C.A.Grady 科学通报 1987-03-17 ? QSO 3C147在1.662GHz的VLBI观测张福俊; R.L.Mutel; 苏步美; 朱含枢; 王强;
R.T.Schilizzi 天文学报 1989-07-02
? OPTICAL VARIABILITY OF THE MEDIUM-BRIGHT QUASAR SAMPLE HUANG, KL; MITCHELL, KJ; USHER, PD ApJ,1990,362,33-37

Page 14
星系起步
? 星系研究从密度波开始
李启斌; 韩念国; 林家翘中国科学 1976-04-30 期刊 恒星形成和星系密度波的维持机制方励之; 刘永镇; 翁士达 Science in China,Ser.A1976-05-30 期刊 恒星形成和星系密度波的维持机制方励之; 刘永镇; 翁士达中国科学
1976-05-30 期刊 4
星系密度波在不稳定阶段的演化规律岳曾元中国科学 1976-06-29 期刊
1
密度波理论中星系激波的性质胡文瑞科学通报 1977-01-31 期刊 9 李启斌; 韩念国 方励之; 刘永镇; 翁士达岳曾元胡文瑞戴文赛 ; 黄克谅; 黄 介浩; 李晓卿; 苏洪钧黄寅亮解伯民; 巢纪平徐建军宋国玄童彝; 郑学塘

少量星系参数 李宗云; 戴文赛,刘汝良(质光比-颜色关系/HI含量统计)

Page 15
? 星系的粒子数值模拟
周洪楠郑家庆 宋国玄 黄松年
? 星系大尺度结构分布统计(1987-1990)
景益鹏、高煜、邓祖淦、夏晓阳、周又元
A&A, ApJ发表文章
不同光度星系的大尺度分布夏晓阳; 邓祖淦; 周又元中国科学(A辑 数
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88-06-29

Page 16
1985-2000
云台1m 望远镜: 1985开始开展Blazar光变监测 谢光中等+ 周又元程福臻 1986-1998一系列文章 BATC 巡天 : 90年代初投 入 类星体巡天 Blazar光变 近邻星系等 陈建生、周旭、樊晓辉、 商朝晖、马骏… 2.16m望远镜 90年代初投入使用 OMR光谱仪+YFSOC 红外极亮星系/类星体样 本: 夏晓阳、邹振隆、 邓祖淦,吴宏… ROSAT源证认- 魏建彦、何香涛等 AGN国际联测-邹振隆、 程福臻、薛随建、吴宏

Page 17
佘山25m参与VLBI 观测(EVN) EGRET源射电构 GPS射电源的结构 射电宽吸收线类星 体射电结构 蒋栋荣、张福俊 洪晓瑜、沈志强 1985年建成, 低频射电辐射
中国-联邦德国首次合作进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自然 1985

Page 18
利用数据档案研究
? IUE (科大) 1989 ? 高能数据 1985 类星体紫外:程富华、方励之(1987MNRAS.226..485C) 王挺贵、周又元、陆又俊等90年代一系列研究 X射线统计:90年代中开始王挺贵、赵永恒、袁为民、 徐海光、王俊贤、周又元等

Page 19
理论上重要发展阶段
? 现代星系理论发展阶段,暗晕中产生星系
莫厚俊, 毛淑德 & White(1996)盘星系形成理论 景益鹏 莫厚俊 & Borner(1998) 提出暗晕占居 数的概念理解星系的成团性
? 吸积和喷流盘理论
卢炬甫、曹新伍(喷流)、王建民(Slim光谱)、袁峰 (ADAF),刘碧芳(盘冕),吴学兵(ADAF),
? 星系际介质
毕红光、Borner, 褚耀泉(1992)提出 Lya 森林吸收 是星系际介质而不是原星系

Page 20
近十年进展(例举)
? 星系形成理论
暗晕分布非球对称:景益鹏 Suto 条件光度函数:杨小虎、莫厚俊等 星族合成理论中双星:韩占文 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和气体模拟:康熙、高亮 盘星系动力学模型:沈俊太
? 活动星系核
低吸积率黑洞吸积和外流模型-- 袁峰曹新伍袁业飞 黑洞演化的理论扩展 --于清娟、陆由俊、王建民 双黑洞吸积 --刘富坤 活动星系演化晚期以及喷流分析 -- 曹新伍

Page 21
? 星系和活动星系的观测国际合作(例子)
恒星形成与气体经验规律:高煜 星系消光规律: 孔旭 高红移巡天:孔旭、王俊贤、 郑宪忠 CFHT引力透镜巡天:付丽萍 SDSS巡天/Spitzer: 郝 蕾 银心黑洞的观测—沈志强
? 国内望远镜(例子)
蓝致密星系系统观测 孔旭、程福臻 BATC近邻星系巡天 周旭等

Page 22
? 大规模巡天数据档案研究
星系测光和尺度分布 吴宏、邵正义、沈世银、莫厚俊 星系和活动星系的成团性研究—李成、景益鹏、杨小虎、王 宇 恒星形成率红外定标—吴宏等 新的现象:可能双AGN、射电强NLS1s,一类可能黑洞撕裂 恒星事件… 周宏岩、王挺贵、袁为民.. AGNs的发射线和外流系统研究—董小波、王慧元、王挺贵、 周宏岩、胡 辰、王建民、张雪光、徐达维、卞伟豪、张 双南等
? IGM观测
方陶陶—X-射线探测温星系际气体

Page 23
分 析
? 星系和吸积理论发展--人才引进(海外训练)
科学问题理解加深 掌握技术 计算条件的改善
? 观测方面重要成果依赖合作+档案研究
国外优越观测条件、强科学团队 得益国际大规模数据巡天开放政策

Page 24
现状(队伍)
? 星系形成理论(国台、上海台、紫台) ? 星系动力学研究(上海台、国台) ? 高红移星系观测(科大、紫台、国台、南大) ? 星系的分布(上海台、国台、科大) ? 星系物理性质观测(国台、科大、上海台、天津师大) ? 活动星系核物理观测 (科大、上海台、云台、国台、 北大、广州大学、清华、极地中心、紫台、天津师 大、南师大、云南师大…) ? 吸积盘和喷流模型研究(上海台、高能所、厦大、北 大, 科大、云南大学、华中科大) ? 类星体宇宙学演化和空间分布(国台、科大、高能所) ? 星系际介质(厦大、国台)

Page 25
现状(国内能用)
光学
? 国台2.16m, 云台2.4m, LAMOST ? Telescope Access Program项目+中智合作? ? 南极(?), 空间站(?)
射电
? EVN网/上海台64m/乌台25m ? FAST(?)
空间
? HXMT(?) ? SVOM

Page 26
以后星系和活动星系研究
细 致 大样本 理论上更为定量/物理机制 与宇宙学结合
观测上只能走国际合作
有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优先 BigBOSS LSST
TMT

Page 27
祝王绶琯先生健康长寿!

Page 28

Page 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昂纲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下载网

Copyright © 2011
文档下载网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和我们联系。tousu#anggang.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