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搜索 > 简报 Page1国际战略研究简报 第86期

简报 Page1国际战略研究简报 第86期

Page 1
国际战略研究简报 第86期 国际战略研究简报 第86期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Studies Report
国际战略研究
第86期
2013年9月13日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办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简报
反海盗演练。随后不到一年,中国和美国 2013 年 8 月又在亚丁湾举行了联合演习, 比上一年的演练更加深入。这些行动被视为 2014 年行动的重要预演,这一年中 国海军将首次参加美国领导的“环太平洋”(RIMPAC)演习。该演习是世界上最大 规模的国际海战演习。 在最近一波积极互动中,反海盗合作在中美军事领导人之间的几乎所有高层 会晤中屡被提及,这并非巧合。双方认识到,非传统海上安全是一项美国、中国 和全世界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亚丁湾的经验凸显了这一现实。那么,美国和中 国如何从亚丁湾护航中提取经验教训,并用于指导未来的反海盗或其他旨在保障 全球海上通道的非传统安全行动呢?或许,对美国和中国来说,最重大的经验是, 双方需要创造性地展开合作,发现每一项挑战及其产生环境的特征,并采取相应 的方法来保障海上通道。 随着中国全球海上商业和战略利益的持续扩展,这一点将变得尤为重要。例 如,当前中国有 80% 的进口油料和 30% 的进口铁矿石须经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 峡的海上航道输入。亚丁湾的海军部署表明,中国拥有对全球范围的非传统海上 安全威胁作出反应的成熟的能力。同样,中国在执行亚丁湾任务中所面对的后勤 费用和挑战,也证明了北京打击那些危及其海外经济、政治和人员安全的海盗和 其它海上威胁的坚定承诺。大多数海盗肆虐的区域都有沿岸国家应对能力薄弱这 一共同特点。未来,在其它本地能力不足以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的地区,美中两国 将会被期待继续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五、结 论 美中两国海军亚丁湾合作的最重要方面,不在于直接打击海盗的可观收益, 而在于双方联手合作,为保障 21 世纪海上通道免遭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侵扰而奠 定基础。与此前的海洋大国关系如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不同,非传统 海上安全及其与海上通道的直接关联,为美国和中国提供给了一个建立海上信任 的不容错过的重大机遇。
(本文仅反映作者的个人见解,而非美国海军或任何美国政府机构的政策或判断)
(邓好雨?译? 于铁军?校)
亚丁湾的反海盗行动,包括美国和中国及其他许多国家海军的合作,是一个 保障海上通道(SLOCs)的国际合作的成功案例。美中两国海军在打击海盗方面的 合作有何优势和缺点?其在亚丁湾护航的经历能为中美在其他海域保障海上通道 的联合行动提供何种经验教训?围绕上述问题,本文拟对美中两国反海盗行动的 方式、双方迄今为止所进行的反海盗合作的性质、亚丁湾护航案例为未来美中管 理海上公域提供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双边合作的指导原则的启示等进行考察。 一、海盗威胁海上公域:中美同舟共济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美国、中国和其它国际社会成员面对着愈发严峻的非传 统海洋安全挑战。尤其是海盗问题,既是对国际海上交通稳定的最大威胁,又是 国家以互补方式保障全球公域的成功案例——其中一个重大理由,乃是虽然各国 (如美国和中国)抱有深刻的战略互疑,但海盗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究其本质来 说是非政治性的。海盗给各国经济、政治和战略所带来的成本是相似的,尽管其 影响程度因该国对特定区域中国际海上商事的依存度而异。这一挑战蕴含着无可 否认的共性,确乎是美中两国在打击海盗方面厕身同舟的理由。 就经济方面而言,海盗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所有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的支出。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 艾立信(Andrew?S.??Erickson) 奥斯丁·斯特兰奇(Austin?M.??Strange)
相向而行,潜力可观
——面向未来的中美亚丁湾海上通道安全合作
. 4 . . 1 . 编辑:侯颖丽 审核:王缉思 地址:北京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100871 网址:www.ciss.pku.edu.cn 电话:86-10-62756530 传真:86-10-62759302 邮件地址:CISS@pku.edu.cn

Page 2
国际战略研究简报 第86期 国际战略研究简报 第86期
其它独立力量则主要在单边条件而非在多国反海盗力量,如第 151 联合特混舰 队 (CTF-151)、北约的“海盾行动”(Operation Ocean Shield)或欧盟海上力量(EU NAVFOR)的指挥基础上行动。 中国的独立行动地位,使其海军能够以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实施反海盗行动: 倚重旨在慑阻海盗的相对低风险的护航,而非主动搜寻、对抗、捕获并将其绳之 以法。它使中国既成为某种海上公共物品的独立供应者,又不被看作是又一个在 以西方为中心的安全机制下直接采取行动的国家。 尽管采取一种独立的途径,过去五年间中国相对谨慎的策略并未阻碍它为亚 丁湾的安全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它们也没有阻止中国和该地区其它反海盗海上力 量(如美国海军)之间进行具有积极意义的协调;中国海军曾与包括美国在内的 超过 20 个国家进行了信息协同,与参与亚丁湾行动的有关国家建立起“高度信 任的伙伴关系”。 三、美中在亚丁湾合作的性质和范围 美中亚丁湾合作的平台灵活有效,敏感度低,使双方的反海盗合作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自愿性的多国反海盗信息分享机制,“共享信息与降低冲突”会议(Shared Awareness and Deconfliction, SHADE)支持多边武装力量和独立供应者自主参与。考 虑到中国和西方传统海军之间目前直接协同可能存在的安全障碍,SHADE 的模式 创新在一个西方和非西方两大阵营在全球公域如何互动、共存尚不明确的时期, 实现了双方安全资产的结合。众多合作迹象表明,中国海军是一支可以与别国携 手追求“综合安全”概念的新兴力量。 尽管最近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美中亚丁湾的反海盗合作在很多领域仍有待 加强。例如,考虑到过去五年间双方部署在亚丁湾的大量船员和特种部队,低层 级的交流本应更加频繁。此外,与美国的合作只是中国打击海盗国际合作的一个 方面。就打击海盗而论,美国和中国理应欢迎任何形式的多边合作。不过,两国 可能应该在共同打击海盗的行动中培育某种更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为未来 处理海上公域和海上通道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奠定权威性的基础。 四、对未来美中非传统海上安全合作的经验教训 对双方来说,亚丁湾行动中最可见的经验教训或许是,双方认识到确定共同 利益和挑战并相应地保持经常性的对话的重要性。当前许多项目都具有加强美中 军事联系的潜能,反海盗是其中之一。海盗作为一种对海上安全的普遍威胁,使 得中美双方都决心下力气联手铲除。2012年9月,中国海军第12批护航编队的“益 阳”号导弹护卫舰和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温斯顿·丘吉尔”号联合进行了双边 直接成本可以是人质赎金和被掠货物,而间接成本则包括而不止于与公共和私人 保安、商船改道、海盗保险和犯罪起诉等相关开支。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经济, 数十年来在关键能源和物质资源方面高度依赖稳定的海上航运。作为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中国在海事诸领域极富活力;作为一个新兴的海洋国家,中国有 90% 的 海上贸易依赖于五条战略海上通道。未来二十年,中国对境外油料进口的依赖可 能还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海上通道阻断而花费的成本也将相应提升。 除具体的经济动机外,华盛顿和北京对反海盗部署的政治得失也进行了仔细 的权衡。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向亚丁湾及附近海陆地区提供安全资产,其成熟的 存在使之肩负着区域安全事务领导权的期待。而对中国而言,其内部和外部的政 治需求已令其持续参与亚丁湾的反海盗行动。 现代海盗在过去二十年间的兴起,为美国和中国及其他海上伙伴提供了一 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去培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军队 之间的合作。那么,迄今为止各方的表现如何?反海盗合作在哪些方面尚可加 强,且能应用于将来海上公域的非传统安全治理?对迄今为止中美在亚丁湾的合 作——特别是在远海的合作——进行分析,能为在近海议题争议不断的美中双方 建构海洋共识并开展军事对话注入新的动力。未来的非传统安全任务将有助于美 中军事关系的再平衡,而两国海军由于其所处的位置,将会在这一重新调整中发 挥主要作用。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反海盗行动和中美两国反海盗的方式 亚丁湾行动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现代史上首次“常态化”地向海外 派遣海军,执行功能性而非表现性的多年度任务。自2008年12月起,在超过五年、 多达 600 次的护航任务中,中国海军的反海盗护航舰队已巡护悬挂中外旗帜的商 船近 5500 艘。 尽管在近海议题上有重大战略摩擦,中美两国仍能实现海上合作——亚丁湾 反海盗行动因这一前所未有的特点而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这仅是两国各自在该 区域国际合作的一个方面。在讨论中美双边反海盗合作时,要注意到两方各自在 国际反海盗合作中的总体做法。 中国海军的反海盗行动明显有别于美国以巡逻为中心的多边行动。尽管其护 航最初限于保护悬挂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旗帜的船只,中国最终开始向悬挂外 国国旗的船只提供安全通行服务。在中国迄今所巡护的船只中有近 60% 挂外籍。 对美中两国合作而言也许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海军乃是作为“独立”的供 应者之一向亚丁湾提供反海盗资产的。尽管对打击索马里海盗有所贡献的大部分 国际海军都在多边机制的支持下行动,中国、印度、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和
. 3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昂纲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下载网

Copyright © 2011
文档下载网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和我们联系。tousu#anggang.com
返回顶部